古树名木是镌刻自然变迁的“活化石”,更是承载地域生态文化的珍贵遗产。近日,巴林左旗林草局严格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快古树名木挂牌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在全旗范围内全面开展古树名木上新牌整理工作,以精细化举措为辖区内珍贵古树名木建立“身份档案”,切实筑牢生态文化遗产保护防线。
自6月初启动以来,这项专项工作历时3个多月。巴林左旗林草局始终锚定“底数清、标牌准、管护实”核心目标,扎实开展自查整改与挂牌更新工作。其间,工作人员深入11个苏木乡镇,对散生古树名木展开“逐株体检式”核查,仔细核对每一株古树的树种、拉丁名、科属、树龄、保护级别等核心信息,对原有标牌编号不统一、电子二维码缺失、牌面破损模糊等问题逐一登记造册,确保信息无遗漏、无偏差。
在标牌制作上,该局严格参照《内蒙古古树名木标牌样式》,选用耐雨水冲刷、抗风沙侵蚀的铝合金与天然石材作为原料,为古树名木定制标准化新标牌,兼顾耐用性与生态协调性。针对古树群,则采取“整体标注+单株编码”的双重管理模式:在古树群明显边界及主要路口设立100cm×90cm规格的落地式标牌,清晰标注主要树种、平均树龄、总株数、保护范围等整体信息;同时对群内具有特殊价值的重要古树单独编码挂牌,真正实现“一株一牌、一群一标”,且所有信息均与全国古树名木智慧管理系统精准对接,打通数字化管护“最后一公里”。
此次专项行动中,巴林左旗林草局累计为77株在档古树完成建档挂牌,涉及文冠果、小叶杨树、桑树、榆树4个树种,其中二级古树12株、三级古树65株。值得一提的是,位于查干哈达苏木阿鲁召嘎查召庙景区的一株榆树,以430年的树龄成为此次挂牌古树中的“寿星”,见证了当地数百年的生态变迁。此外,该局还为白音勿拉镇要尔亚嘎查一处面积5.9公顷的三级古树群更新标牌,该古树群以杨柳科(柳属)旱柳为主要树种,共472株,平均树龄约128年,是当地难得的乡土树种“基因库”。
为确保保护工作落地见效,巴林左旗坚持“政府主导、属地负责”原则,由旗林草局统筹协调,各苏木乡镇(街道)联动落实。在完成全旗古树名木标牌更新的基础上,同步构建长效管护机制,所有新标牌均醒目标注旗林业和草原局联系电话,方便群众随时反馈古树生长异常、管护隐患等问题,将“严禁破坏、采伐、移植古树名木”的保护规定转化为全民可参与、可监督的具体行动。
下一步,巴林左旗林草局将持续深化古树名木后续管护工作,定期开展标牌巡查维护,及时上报挂牌工作成效与动态,以“铁腕护绿”的决心守护千年古树的生机与活力,让这份镌刻着历史记忆的生态瑰宝,在新时代依旧枝繁叶茂、永葆“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