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的20周年。今年全国生态日的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是对这一理念的再度强调与深刻呼应。多年来,巴林右旗巴林桥治沙林场坚定不移地深植“两山”理念,精心擘画发展蓝图,积极探寻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全力以赴绘就林场生态建设的崭新画卷。
在“活绿”方面,林场不断推陈出新。林场紧紧围绕生态建设,在大力推进生态保护的同时,充分盘活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他们精心种植了多种多样的果树与芍药,让盎然绿意与蓬勃生机完美融合。此外,林场还积极开展现场教学活动,专业技术人员手把手地向当地群众讲授果树修剪技术,以技术赋能产业发展,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真正实现了生态建设与富民实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让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切实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优势。
在“强绿”领域,林场善作善成。发展林下经济,算好“生态账”“长远账”,已然成为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巴林桥治沙林场始终秉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林业助力乡村振兴之路。2024年,林场采用中药材仿野生种植技术,在林间空地种植了380亩黄芩、防风药材。这种在林间空地进行仿生态种植药材的模式,是生态、经济、社会“三效合一”的生动彰显。它不仅有助于促进巴林右旗中草药产业链的形成与完善,还能够有力带动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最生动、最鲜活的实践范例。
在“增绿”征程中,林场久久为功。“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2024年,自治区级保障性苗圃建设项目成功落户林场。保障性苗圃基地的建设,对于保障三北工程建设及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的种苗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是科尔沁和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的重要支撑保障。2024年,林场育苗120亩,成功生产合格苗木730万余株;2025年,预计将生长出约600万株优质苗木。这些茁壮成长的苗木,将为未来沙漠的生态修复增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持续为大地增绿添彩。
在“护绿”工作上,林场尽职尽责。林场立足本职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植树造林、防火、防汛、夜间禁牧等一系列工作,通过多措并举,全力筑牢生态防线。在植树造林工作中,林场精心规划、科学种植,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在防火工作方面,加强巡逻监测,完善应急预案,确保森林资源安全;防汛工作中,提前做好准备,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障林场平稳度过汛期;夜间禁牧工作的开展,则有效保护了植被,维护了生态平衡。通过这些努力,林场各项任务均落地见效,切实守护好了这片绿水青山。
生态兴则文明兴。全国生态日不仅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更是一个激励我们积极行动的日子。巴林桥治沙林场将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用心守护好生态林,大力发展好林业产业,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林草人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