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上午,在林西县南门外林场林药基地里,工人们正在为苍术清除杂草。由于今年雨水充足,林下药材长势十分喜人。
项目引领,让欠发达林场走出发展困局。几年前,林西县的南门外林场、大冷山林场和富林林场均为面临发展瓶颈的欠发达林场。
为了让这些林场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态增收路径,县林草局借助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精准施策,首先在富林林场投入160万元建成特色林果基地,培育矮化苹果800株、水蜜桃苹果1600株,配套的灌溉、防雹网等设施为果树生长保驾护航;南门外林场林投资126万元,培育苍术192亩,并配套滴灌带设施;大冷山林场投资120万元,发展林药种植苍术面积205亩,配套灌溉系统架设围栏3600米。通过项目实施,林场真正地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在南门外林场苍术种植基地,县林草局局长鲍艳利介绍说:“为了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必须依托资源禀赋,在林地资源上做文章。近4年,我们连续向上争取欠发达林场提升项目,结合各个林场的资源优势,实施土壤改良、苗圃质量提升、发展林药、樟子松嫁接红松等项目,让林场逐步走出发展困局。”
技术赋能,端稳金饭碗 激活林下经济发展潜力。“以前守着林子这个金饭碗没饭吃,实施项目后我们种植林药、嫁接红松,让生态林也能有收入了。我们今年就近雇佣20余名村民,农闲时节让他们就近在家附近打工,一年能多挣1.2万元,比他们外出打零工稳当多了。”大冷山林场场长任志刚介绍。
几年来,大冷山林场牢牢把住技术创新这个关键,赋能项目提质增效。在红松嫁接及栽植项目中,他们以本地樟子松为砧木,嫁接优质红松接穗,905亩嫁接面积成活率达92%。该项目投入148万元,不仅架设围栏14300米,还维修作业路3.8公里,为林场管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林药林果双丰收,绘就林场发展蓝图。如今,站在南门外林场的山坡上,成片的苍术在林间铺展,绿意盎然,一片丰收景象。县林草局林场站技术人员赵凌华介绍说:“这个林场共种植苍术397亩,5年后就能采收,每亩干货能产500余斤,按现在市场价16元每斤算,每亩收入可达8000元,预计可实现产值300余万元。”
来到富林林场,效益同样显著,林果长势盈人。五年后,苹果将进入盛果期,年产能达4.8万斤,利润24万元。
再看大冷山林场58360株红松已进入产果期,每株收益在15元左右,年均收益可达50万元,且收益将随树龄增长逐年提升,生产期可达20余年。
从昔日的欠发达林场到如今的绿色产业基地,真正地形成了林果+药材+生态”的复合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如今,三个林场的项目区每年吸收当地群众100余人,人均增收1万余元。同时,通过林场的林药基地示范也带动了周边镇村发展林药种植1.8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