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城县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林草执法中队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林草行政执法体系建设迈入新阶段。从2023年响应市级部署“开先河”组建队伍,到如今以“五有”标准完善机构、配齐力量,宁城县通过标准化组建、系统化培训、制度化管理、规范化运行,逐步打造出一支“专属于林草”的高素质执法队伍,有效破解了此前委托办案体制中的协调难题,为守护县域林草生态资源注入了硬核监管力量。
“开先河”组建:以“五有”标准搭起执法“四梁八柱”
2021年全区林草专项整治以来,宁城县原有的林草行政案件实行委托办案模式,在线索移交、案件查处、行政复议等环节暴露出不协调、不及时等问题。2023年2月,赤峰市政府明确要求“3月底前各旗县区完成林草执法队伍组建”,时任宁城县委书记的付守利同志提出,宁城县要“开先河”先行,尽快在县林草局组建专属执法队伍。
锚定“有机构、有人员、有编制、有保障、有制度”的“五有”标准,宁城县以高位推动加速队伍落地。
强统筹,高位定方向。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组建事宜,明确要求成立不少于15人的股级执法队伍,同步成立由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任组长,组织、编制、人社、公安等多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工作专班,3次专题会议敲定人员编制、机构职能等关键事项,制定《宁城县加强林草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细化保障措施。
优职能,编制给支撑。县委编委调整优化县林草局职能,将盗伐滥伐林木、违法使用林地、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草原防火等行政处罚及监管职责划入,并从县公安局划转12名事业编制及人员充实执法力量。
保运转,财政强后盾。县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县长牵头召开保障协调会,落实245平方米独立办公地点,县财政将办公设备、执法装备、办公经费列入预算,县政务服务局协调执法车辆,2023年6月26日办公新址正式启用,执法人员全部着装上岗。
“全链条”培训:从理论到实战练就执法“真本领”
“要建就建高能力、高水平、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围绕这一目标,县林草局制定《宁城县林草行政执法人员岗前培训计划》,用近一个月时间开展“自主学习+集中培训+实战练兵”全链条培训。
理论筑基,聚焦《森林法》《草原法》《行政处罚法》《林业和草原行政案件类型规定》等核心内容,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你问我答互动”“集中讨论研学”等形式,让执法人员吃透法律法规“基本功”。
专家讲授,专门邀请原森林公安中执法经验丰富、办案能力强的同志,围绕案件办理程序、调查取证技巧、现场勘验要点等难点问题,开展“手把手”系统培训,破解执法实操“堵点”。
实战练兵,协调县公安局,将14名执法人员分配至8个正在办理涉林案件的公安派出所,由一线民警“一对一”带领办案。通过“现场教学”“实践实操”,让理论知识转化为办案能力,为独立执法打下坚实基础。
“制度化”管理:以健全规章规范执法“每一步”
为实现“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林草执法队伍在培训期间同步推进制度建设。明确架构,执法队设队长1名,内设2个机构、3个执法办案组,分工清晰、责任到人;完善制度,研究制定林业草原行政案件办理流程、受立案制度、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行政处罚审核审批制度、案卷评查制度等执法核心制度,同时配套出台办案区使用管理、涉案财物保管、岗位人员职责、考勤管理等日常管理制度,让执法全流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规范化”运行:以执法实效守护生态“高颜值”
2023年4月,林草执法队伍提前参与清明防火等局机关中心工作;7月1日,正式受理林业行政案件,迈入实体化运行阶段。工作中,队伍立足“执法、监管、宣传”三大定位,交出亮眼成绩单。
严执法,守好资源底线。截至目前,协助办理涉林案件389起,行政处罚389人,向县公安局环食药大队移送涉嫌犯罪线索5起,在各类违法图斑整治中发挥关键作用。
强监管,织密防护网络。开展日常禁牧防火动态巡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监督、项目使用林地草地核查,及时处置违规野外用火、野外放牧、毁林毁草等违法行为,同时加强矿山企业林地草地使用后的监督检查。
广宣传,筑牢意识防线。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求,利用“清明”“五一”“世界环境日”及农闲时节,通过印发宣传册、悬挂条幅、流动宣传车、制作音视频等形式,宣讲林草政策法规及打击毁林毁草典型案例,切实提升群众生态保护意识,从源头上遏制破坏行为。
从“破解难题”到“建强队伍”,宁城县林草执法队伍正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姿态,成为守护县域林草生态的“利剑”与“盾牌”,为筑牢区域生态安全屏障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