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知秋,硕果累累,克什克腾旗万合永镇大扁杏喜获丰收。作为“三北”工程攻坚区和京津冀生态屏障关键区域,克旗林草局聚焦低产低效林改造,积极协调争取山杏嫁接扁杏相关项目,激活山杏资源潜力,发挥杏林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生态价值,实现生态治理与产业富民深度协同。
科技赋能,激活资源潜力。针对传统山杏存在“花期早、抗寒差、十年九不收”的突出问题,克旗精准施策,通过科技手段破解发展瓶颈。在品种革新上,主推抗晚霜冻、花期滞后15天的“围选1号”扁杏品种,今春虽遇倒春寒,本地山杏产量较低,但嫁接扁杏凭借抗逆特性,有效规避春季冻害。依然稳住了三分之二的产量;在技术改造上,采用“清枝清冠+隔行/隔株嫁接”模式,既保留山杏砧木发达根系,又实现嫁接后3年即挂果,让生态脆弱区焕发新生。
生态富民,效益长效凸显。嫁接前,山杏核平均亩产不足50斤,收益较低,嫁接后,平均亩产增加至130斤,亩增收约1000元。同时生态效益同步凸显,昔日水土流失的荒山荒沟,因杏林根系深扎,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生态屏障作用日益增强,实现了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协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