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三北”工程攻坚战重点地区、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赤峰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开展防沙治沙、造林绿化,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多方合作为支撑,统筹推进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
一是以水定绿科学恢复植被。赤峰市始终坚持以水定绿、科学绿化原则,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科学恢复林草植被,在防沙治沙中大力推广使用抗旱、耐贫瘠、抗风沙乡土树种草种。提高灌木比例,降低生态用水消耗,2025年国债项目建设中灌草建设占比97%,耗水量较高的乔木造林仅占3%。
二是因地制宜推广治沙技术。在多年防沙治沙工作中,我市总结形成了包括苗木蘸根保湿、坐水覆膜、容器苗造林等系列抗旱造林技术,在“三北”六期等重点工程实施中全面推广使用,保障“三北”工程建设成效。另一方面,在“三北”工程建设过程中,强化机械治沙措施,提高防沙治沙治理效能。2024年工程中共投入机械307台套,其中190台套传统机械与117台套履带式开沟机、“北斗”植苗机等专用防沙治沙机械协同作业,显著提升了工程施工效率与精准度。
三是多方合作强化科技支撑。赤峰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达成深度合作,今年6月6日,在我市正式揭牌成立了防护林工程与荒漠化防治内蒙古院士工作站。将围绕沙地歼灭战的工程与生物措施综合技术、沙化土地的林草生态系统可持续营建技术、沙地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路径开发、基于复合生态系统协调技术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以及防护林工程与荒漠化防治领域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工作。通过“产学研”结合,科学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防沙治沙工作提供坚实的科技与智力保障,推动全力打好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
通过多措并举,赤峰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植被盖度稳步提升,沙化土地面积逐年缩减,沙尘天气频次与强度明显下降,有效遏制了沙地南侵态势,为京津冀地区构筑起可靠的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