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毁林毁草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工作的部署要求,以“三北”工程攻坚战为抓手,聚焦毁林毁草突出问题,构建“高位推动、科技赋能、严格执法、全民共治”的工作体系,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高位推动压实责任,构建协同作战体系
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毁林毁草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工作,印发了《赤峰市毁林毁草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工作方案》,成立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明确“排查、整改、执法、宣传、机制”五大任务,建立“周调度、月通报”推进机制,为开展毁林毁草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层层压实责任。赤峰以林长制为抓手,压紧压实“市、县、乡、村”四级林长责任,要求各级林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对集中整治工作亲自研究部署、亲自推动落实。全市重点抓住苏木乡镇、嘎查村责任落实这个关键,真正把责任传导到基层干部、护林员、草管员、包联干部等一线人员,真正发挥好“前哨”作用,推动毁林毁草行为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
统筹技术力量。整合林草、自然资源、公安等部门技术骨干464余人,依托上级下发的卫星遥感图斑线索,结合无人机航拍、地面巡查,完成全域林草资源“地毯式”排查。今年以来,累计核查图斑线索1329个,锁定问题地块494处,涉及面积7100亩。
建立督查机制。市公安局与市林草局成立督导组,联合开展执法专项行动,建立案件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并及时通报结果。同时,到工作任务繁重的地区督导推进工作,切实解决侦查办案时遇到的问题困难,截至目前,共开展督导3批次。
科技赋能精准排查,推进问题分类整改
构建“空天地”监测体系。构建“天空看、地面查”的立体化巡查体系,通过“奥维”“ArcGIS”等软件,对上级下发的森林、草原图斑及时进行测绘、历年卫片比对,结合国土数据研判涉案地类、面积及历年变化,并结合地面人员的实地核查,从而准确认定违法面积及毁坏时间,实现对林草资源的全方位、无死角监管。投入专项资金搭建林草资源智慧监管平台,接入卫星遥感影像实时比对、护林员GPS轨迹追踪等功能。2025年春季通过遥感监测发现毁林毁草疑似图斑378个,经现场核实确认违法开垦案件99起,精准锁定率达26%。
构建智慧监测网络体系。建成森林草原防火四期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对原有视频监控点位升级改造,新增热成像双光谱云台、配备智能烟火识别系统,实现24小时智能巡航。同时,部署手持视频终端,启用固定翼无人机,结合综合指挥平台,实时调度护林员位置与任务,形成“智能监控+人工巡护”的双重保障,显著提升响应效率。比如,敖汉旗通过无人机对全旗重点林区、草地及农田交界地带开展高空巡查,实时获取林地、草地动态影像数据,覆盖面积达数万亩,有效提升监管效率和精准度。
精准核查问题图斑。对上级下发的疑似变化图斑、各级各个部门收到的信访举报等各类线索,及时组织林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公安等部门和苏木乡镇进行甄别、筛选、分类,并逐一综合研判,统筹开展现地调查。自治区林草局下发5批林草湿保护地变化图斑,涉及全市变化图斑477个、面积7597.54亩,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查核实,对排查出的问题建立“一案一档”台账,实施分级分类整改。
严打震慑立威树信,形成执法闭环链条
加强“行刑衔接”协同配合。统一案件线索出入口,林草部门移送的行政和刑事案件,由各地公安法制案管中心统一审核、接收、分派,建立工作台账,并负责向林草局反馈案件处理情况。对于移交材料不全的,书面告知移送单位进行补充,对于符合受立案条件的,按程序规定依法从快办理。
建立分类处置机制。深化运用《依法惩治毁林毁草违法犯罪办案工作指引》《办理非法占用农用地刑事案件的证据指引》和《林草行政执法有关问题座谈会纪要》等机制文件,对于国土“三调”将涉案地块纳入耕地规划的情形,按照违法犯罪行为发生时的地类性质依法打击处理;对于“一地多证”、地类不清的案件,在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唯一的土地权属证明后,再依法处理;明确林草等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认定、鉴定意见,可以作为案件证据使用。
强化破案攻坚。明确主攻方向,紧盯非法开垦亩数大、非法开垦后转租转包转卖土地使用权、以工程建设临时占用名义长期占用、未批先占、少批多占等重点违法犯罪,对屡教不改、屡禁不止、屡打屡犯和牵头或组织实施毁林毁草违法犯罪行为的重点人员,从严从快依法打击,快速形成高压震慑态势。截至目前,全市公安机关破获毁林毁草刑事案件298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65人;查处毁林毁草行政案件146起;批准逮捕12件13人。
宣传引导全民共治,凝聚生态保护共识
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依托新媒体传播优势,编发《关于紧盯春耕备耕时期遏制毁林毁草违法违规行为的通知》《林草政策法规知识手册》《关于严厉打击毁林毁草、林粮间作、违规放牧行为告知书》等相关资料,精心制作普法宣传微视频,凭借生动案例与通俗讲解,让群众入脑入心。全市各级举办现场宣传活动140余场,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报道181次,发放悬挂宣传单53.3万份,发布典型案例61个,编发工作简报7期。
动态巡护强化流动宣传。抢抓春耕备耕黄金期,组织各地区调配宣传车组建动态巡护宣传组,穿梭于各镇乡街、村组和田间地头。通过“大喇叭”循环播放、流动展板展示,将政策法规送到生产一线,让生态保护理念扎根田间地头,实现宣传“零距离”。截至目前,通过宣传车播放政策法规400余次。
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林草管护工作,向社会公布旗级和各苏木镇街道的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安排专人接听记录,定期开箱收集举报信息,引导广大群众支持配合林草管护工作。目前,12个旗县区已发布《关于公布毁林毁草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线索投诉举报渠道的通告》,公布举报电话44个,现已接收群众举报毁林毁草举报线索73个,查证属实1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