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旗立足良好的绿色资源禀赋,围绕扩大林业产业链条,培育发展林业经济优势产业,统筹做好原生态野生林下产品、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林果业、林产品加工和森林康养旅游等林业经济文章,推动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全力打造全旗经济新的增长点,真正地实现“绿富”双赢 。 喀喇沁旗森林资源丰富,有林面积264.2万亩,约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林木蓄积量71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57.8%,位居赤峰市首位。现有4个国有林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资源资产近29亿元,全旗人均有林7.6亩。旗内不仅森林资源丰富,而且地形平缓,降水充足,森林小气候明显,土壤微酸,林分郁闭度适宜,要素齐备,是发展林下经济的最佳区域。 实行“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带动,基地拉动,林农行动”的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机制。为了做大做强林业经济,旗委、旗政府专门成立了林业经济专项工作组和林草产业链专项招商工作组,由旗委组织部长、旗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牵头,专人专班推动林业经济发展。在旗林草局成立了林业经济发展中心,专人专项负责林业经济项目的规划、管理、协调等工作,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基地+科研院所+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与中国农大、青岛农大、山东农大等高等院校合作进行试验推广,搭建合作社、农户与山东布德泽、河北涿州秋实农业等科技企业的产销对接平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发展。旗委旗政府先后召开专题推进会议7次,现场调研32次,与相关企业对接洽谈20余次。各乡镇、林场多次组织开展种植户理论知识和现场实操培训,聘请资深技术专家、选派技术骨干“手把手”教农户熟练掌握种植技术,提供跟踪服务,实时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多次组织基层林业技术人员、林下种养殖大户赴陕西、甘肃等地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组织群众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教学等各类活动20余次,累计参加培训人数500余人,发放宣传册2000余份。同时,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了《喀喇沁旗扶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导产业奖补办法》,针对经济林产业、林下经济产业分类进行扶持奖励,累计发放林业经济补贴资金2000万元,增强林业产业发展后劲。全力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两年来共争取上级各类资金约3200万元,建设林菌种植等相关项目7个,全力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开发、咨询、仓储、销售等服务。着力打造地区特色品牌和名牌产品,全旗已有4个林产品获名牌产品称号、1个获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科学谋划林下产业布局,借“林”发力,创新发展多元化协同发展林业经济新模式,推动林业产业立体化协调发展。一是发展林菌产业。目前,全旗林菌种植面积已达1万亩。以赤松茸为代表的林菌产业,不仅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而且竞争力强,潜力巨大,远销全国各地,成为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全旗发展赤松茸达3500亩,亩产值3万余元,亩均纯收入2万元。辐射带动当地群众2000余人务工就业,人均收入1万余元,成为全国第二大赤松茸种植基地;二是发展林药产业。依托中蒙药材基地优势和荣兴堂等龙头企业带动,推动林药高质量发展,使仿野生、野生驯化中草药种植成为中坚产品,全旗林药种植面积达2.5万亩。今年由旗政府引进龙头企业上海汇济药业到美林镇落户扎根,目前已累计投资1.15亿元,完成林下土地流转3万亩,已完成林下种植面积3800亩,林下示范种植仿野生紫灵芝面积150亩,实验种植林下首批原生态人参350亩。此外还种植了天麻、毛刺菇、五味子等名贵野生药材;三是借绿生“金”,发展林下养殖业。全旗示范养殖土鸡、大鹅等3万羽只,示范养殖七彩山鸡、新北麻鸡、红鹞、乌鸡等共2000多只,养殖梅花鹿340余头,藏香猪存栏1200余头,越来越多的“森林热量”“森林蛋白”从林间走上餐桌,让群众吃上了放心的绿色畜禽产品;四是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依托旺业甸、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融入打造“清新喀喇沁,健康生态游”品牌,聚焦六大核心景区,争创全域、全季、全时森林康养文旅综合体。先后获得“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等称号,成功创建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到2022年旅游总收入达9.8亿元,实现了生态美和百姓富的双赢。 喀喇沁旗林下经济异军突起,成为赤峰乃至自治区发展林业经济的典型范例,被国家林草局确定为林业经济联系点。据悉,2022年末,全旗林业经济综合产值达20亿元,发展林下经济的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20余个,带动2200多户林农发展林业产业,带动就业1万余人,户均年增收超过3万元。国家林草局发改司、专员办和科技发展中心先后到喀喇沁旗进行专题调研,2023年10月,喀喇沁旗荣获第七批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202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