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林草局与各部门之间积极打好配合,通过制定候鸟迁徙地具体保护方案,还建立了对湿地、水域等不定期巡查机制,从多维度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和候鸟栖息地......”
“作为检察机关,我们携手森林公安局在候鸟迁徙地周围设立‘候鸟栖息地’和‘候鸟公益诉讼保护基地’警示牌,发放‘保护候鸟倡议书’,在具体执行上让湿地、水域治理得到深化与完善......”
在敖汉旗,老哈河、孟克河、教来河三大河流纵贯南北,有着以河流、湖泊类型为主的5478.06公顷的自然湿地以及1870.44公顷的人工湿地,千百年来浸润着这片古老文明的土地。
春风起,春意暖,春水扰动一池春色。一直以来,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生态的修复与保护始终位于敖汉旗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中心位置,通过驰而不息地保护与修复,在推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之余,进一步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敖汉旗林草局多次联合敖汉旗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大黑山管理局共同开展“敖汉旗违规侵占国家湿地公园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采取逐地逐块排查措施,对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行为进行认真排查,通过排查,未发现违规侵占国家级湿地公园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地问题。
敖汉旗林草局坚持科学规划设计,统筹合理布局,与国家规划设计院、市林草局湿地保护科、大黑山管理局联合开展“敖汉旗湿地现状调查”,为制定湿地保护规划提供坚实基础。同时完成“内蒙古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敖汉旗大黑山自治区森林公园”“内蒙古小河沿湿地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三个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的编制工作,已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审核。
敖汉旗“以小见大”,通过建设小微湿地,恢复生态肌理。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湿地名录管理办法》和相关小微湿地认定标准,申请建立了“敖汉旗山湾子水库小微湿地”和“敖汉旗青山水库小微湿地”两处小微湿地。
据悉,该两处流域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鸟类12目35科15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3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2种;有野生哺乳动物6目13科28种;鱼类3目5科13种,此外还有众多的昆虫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以往,每到候鸟迁徙季节,栖息觅食候鸟达上千只,飞翔时遮天蔽日,鸣叫声此起彼伏,场面十分壮观。然而,由于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湿地自然生态系统逐渐转变为人工生态系统,湿地生态功能显著下降。建设为小微湿地后,通过进一步修复与保护,既能发挥出其重要的生态保障作用,又将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更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我们将推动林长制全面落地见效,以更多有效举措筑牢生态屏障,让守护绿水青山成为更多人的生活常态。”敖汉旗林草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