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内要闻

内蒙古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雪中投食助野生动物安全越冬

发布日期:2024-01-06 10:00 来源:赤峰市林业和草原局、内蒙古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入冬以来,巴林左旗境内出现多次强降温、降雪天气,位于巴林左旗境内的内蒙古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雪皑皑、寒气袭人,积雪厚度达20-30厘米,这给栖息在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的生存带来了困境,特别是一些觅食能力相对较弱的马鹿、斑羚、狍子、野猪等幼崽。为有效应对保护区内冬季低温和强降雪带来的野生动物觅食困难问题,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召开会议,组织人员持续开展了野生动物投食救助行动。

    为确保食物投放精准,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人员对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繁育地做了精细监测,科学设置投食点18处,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进行人工投食。截至2024年1月4日,保护区管理局共出动车辆30余台次,巡护人员120多人次,累计投放玉米、豆柏、饲草30000多公斤,并在投食点布设了20多部红外相机,监测和掌握野生动物觅食及活动情况,以便及时实施救护,确保投食救助行动取得实效。

    在投食期间通过布设的红外相机拍摄到了马鹿、袍子、野猪等大型野生动物的身影,印证了这次降温、降雪天气给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生存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通过人工投食救助行动,不仅为野生动物安全越冬提供了保障,也为科学监测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活动规律提供了翔实的依据。保护区管理局在加强对野生动物投食救助的同时,持续开展了巡护清山行动,坚决遏制猎杀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好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地的安全。
    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兴安岭南部山地,是构筑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部山地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地区,总面积118万亩,有森林、灌丛、草原、湿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有脊椎动物29目81科321种,有相对集中分布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猞猁、斑羚、马鹿,也有在此繁殖的黑鹳、大鸨、蓑羽鹤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多年来,内蒙古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巴林左旗旗委、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单位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然不忘肩负的神圣职责,向生存受到威胁的野生动物伸出了援助之手,体现了乌兰坝第三代“务林人”保护生态安全的担当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