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内要闻

翁牛特旗:推深做实林长制 构筑生态治理新格局

近年来,翁牛特旗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将林长制作为筑牢生态屏障、引领绿色发展的关键抓手,着力构建起党政同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的林草资源保护发展新格局。

制度引领,生态与发展互促共赢

资源管护全面强化。健全旗、乡、村三级林长责任体系,实现责任全域覆盖。常态化监管非法占地、滥砍盗伐、违法开垦等行为,联合执法部门严惩违法主体。严格执行林地草原征占用审批,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修复成效凸显。依托林长制统筹沙化土地治理,2025年上半年完成综合治理33.48万亩,累计治理面积达542万亩,实现沙化土地净减少25万亩。通过“三北”工程建设,推广沙障网格与灌草种植模式,有效降低风速30%,2025年春季沙尘暴天数较2024年减少2天,风沙危害显著减轻。

绿色产业助农增收。推动文冠果、元宝枫等特色产业发展,培育深加工企业3家。实施“以工代赈”模式,组织1600名农牧民参与沙地治理,人均增收超0.5万元。探索“治沙+发电+增收”模式,通过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治理沙地7万亩,实现多重效益。

创新机制,助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压实“三长联动”责任链。推行“旗长抓统筹、乡长抓落实、村长抓具体”分级负责制,将林草资源保护纳入乡镇绩效考核,实行“巡林清单化、整改销号制”。2025年上半年通过三级联动,核查森林督查图斑199个,整改违法图斑70个,销号率85.99%。

创新“科技+传统”管护模式。在重点区域推广电子围栏、无人机飞播技术,同时夯实“护林员包片、网格员包户”基础,实现“天上看、地上查”一体化监测。如在科尔沁沙地治理中,“无人机播种+人工补植”模式显著提升造林成活率。

开辟“生态+民生”融合路径。整合草原禁牧休牧与舍饲圈养补贴政策,利用乡村振兴资金建设饲草储备库,解决牧民后顾之忧。创新“以路治沙”模式,新建穿沙公路15公里,辐射带动沿路9万亩沙地治理,兼顾交通改善与生态巩固。

以工代赈,调动农牧民直接参与防沙治沙

聚焦群众主体、工程质量、要素保障等关键重点,严格按程序组织实施,切实解决好防沙治沙中以工代赈工作“怎么干”“干得好”的问题。

狠抓工程质量。项目建设按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项目监理、统一组织验收”的原则实行全过程、全领域监管。由发改、林草等部门和属地乡镇成立联合工作组,常态化开展现场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项目建成后实行嘎查村自验、苏木乡镇核验、旗级部门终验的分级验收机制,从以工代赈政策和工程项目建设两个层面进行严格验收。

保障群众受益。采取“嘎查村党支部领导+股份经济合作社组织+农牧民参与”的模式开展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嘎查村党支部发动农牧民群众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优先吸纳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农村低收入群体,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就近主动参与治沙和后期管护。规范开展岗前培训,保障群众熟练掌握施工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建立统一规范的用工名册和劳务报酬发放台账,通过银行卡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

强化要素保障。鼓励群众通过资金、机械等方式入股,多方筹措资金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坚持“就地就近取材”,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属地乡镇作用,提前做好稻草、种苗等保障,确保物资充足、质量合格、价格合理。

下一步,翁牛特旗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持续深化林长制改革,全力守护好每一片林草资源,奋力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贡献翁旗力量!


【字体: 】 【打印】【关闭

相关文章

  • 主办:赤峰市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赤峰市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
    联系电话:0476-8833817
  • 蒙ICP备19002662号-1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140号
    邮编:024005
  •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4000041
    地址:赤峰市松山区新城玉龙大街77号
  • ../../../material/images/wx.jpg

    微信公众号